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大分裂时代。在这段长达数百年的乱世中,周王室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,但实际上已经沦为摆设,真正的权力掌握在各路诸侯手中。诸侯之间你争我夺,战火连绵不断怀远策略,最终形成了以战国七雄为主导的割据格局。
这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分别是:地处西陲的秦国、南方霸主楚国、东方富庶的齐国、北方边陲的燕国、三晋之地的赵国、魏国和韩国。它们就像七头猛虎,在华夏大地上展开激烈角逐。当然,除了七雄之外,还有一些实力稍逊的诸侯国,比如越国、巴国、蜀国、宋国等,但它们都难以与七雄抗衡。
在这些诸侯国中,秦国展现出了最强烈的统一野心。经过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,在秦王嬴政39岁那年,秦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。秦军首先攻灭了韩国,打破了七国之间的力量平衡。随后,赵国、魏国、楚国、燕国相继沦陷,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。
展开剩余46%当燕国灭亡后,七雄中只剩下秦国和齐国。此时的齐王内心想必五味杂陈:一方面庆幸自己暂时逃过一劫,另一方面又对秦国的强大感到恐惧。齐国之所以能苟延残喘,主要得益于其灵活的外交策略和与秦国保持距离的地理位置。如果秦国一开始就选择先攻打遥远的齐国,统一大业恐怕难以实现。
随着其他五国相继灭亡,齐国的处境愈发危险。经过商鞅变法而日益强大的秦国,自然不会放过这最后一个对手。齐王建虽然心存侥幸,但面对秦国的铁骑,他最终选择了投降。令人唏嘘的是,秦国使者许下的承诺一个都没有兑现。就这样,秦国兵不血刃地吞并了齐国,完成了统一大业,秦始皇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